客家湯圓、粄條、菜包、九層粄……等等,這些米食加工品通稱為「粄」。粄以米為主要原料,作法為把米加水磨成漿,壓去水分後再加工為各樣甜鹹口味。客語俗諺有云:「一塊粄,當三碗飯」,客家粄多以糯米製成,不僅飽足感較高,不易飢餓,也更易塑型,創造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樣式。在客家傳統中,這些米食不但是家家戶戶會做、充滿「媽媽的味道」的家常料理,不同的儀式也需要祭祀不同顏色與內容物的粄,以適切的米粄來祭祀,更能表達敬天拜神的滿滿誠心。
客家米食百百種,有句客家順口溜這樣說:頭(米追) 、二糍、三甜粄、四惜圓、五包、六粽、七層糕、八摸挲、九碗粄、十紅桃,你知道它們分別代表什麼嗎?點進文章長知識!
▍本篇文章出自《#豐收北埔》,索取請洽 北埔鄉公所
用看得不過癮,來報名2️月9日的「豐收北埔|客家米食小旅行」,有吃有看大豐收👉🏻http://sc.piee.pw/PQ6WG